书目荐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推广 . 书目荐读 . 正文
5 位国学家荐读国学名著200种
时间:2025年10月17日 09:21 作者:毛华兵 点击:[]

国学名著200种


  《国学名著200种》王燕均、王一平编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1992年10月第1版

    本书开列的图书取自5位国学家的8种国学书目,这200部名著(主要是民国以前的古籍名著)既包括中国历史上一些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及学者的代表作,也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门类、各种体载的主要经典。编者将这些国学名著分工具书与语言文字、思想与哲学、历史与地理、文学、自然科学等5 类向读者椎荐。另外,作者根据每部名著被推重程度的高低,酌选出了一批认为最适于初学者学习的“首要必读书”及“重要必读书”。

    5 位国学家是梁启超、胡适、汪辟疆、蔡尚思和屈万里。

    8种国学书目是:

   梁启超:

     I.《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II.《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胡适:

     I.《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II.《实在的最低限度书目》

   汪辟疆:《读书举要》

   蔡尚思:

     I.《中国文化基础书目》

   II.《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屈万里:《初学必读古籍简目》


“首要必读书”及“重要必读书”选目

一、首要必读书(10种)

汉书艺文志、说文解字、论语、老子、史记、诗经、楚辞、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红楼梦

二、重要必读书(50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尔雅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孙子、大学、中庸、周易、论衡、近思录、传习录、焚书·续焚书、日知录、明夷待访录、思问录、孟子字义疏证、六祖坛经尚书、左传、战国策、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史通、文史通义昭明文选、乐府诗集、陶渊明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临川集、苏东坡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文心雕龙、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


国学名著200种

一、工具书与语言文字类

    本大类共收名著22种,可分为几个小类:

  1.书目类。古人称目录学为“学中第一要紧事”,实因目录学有启导治学门径、概析学术源流的重要功用。故此类应首先推荐。

  2.三部具有索引性质的古代工具书。分别可供查检古代的纪年、地名和见于史书的人名。

  3.语言文字类(旧称“小学”)名著。又包括偏重于字形研究的字书、偏重于解释字义的训诂书及偏重于音韵研究的韵书等。最后,还有一部我国最早的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语法书。

  本大类的名著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前提和重要工具。

1.《汉书艺文志》

2.《隋书经籍志》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4.举要性目录书《书目答问》

5.查检年号的《历代纪元编》

6.《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7.查检史书人名的《史姓韵编》 

8.《说文解字》  

9.《说文解字注》 

10.《说文通训定声》  

11.简明举要的《说文句读》  

12.最早的训诂学著作《尔雅》

13.古代训诂学名著《经籍纂诂》 

14.王念孙的训诂学名著《广雅疏证》

15.辨古书传写之误的《读书杂志》  

16.古代虚字训诂专著《经传释词》 

17.训诂文字学书《经义述闻》 

18.《古书疑义举例》  

19.最早的官修韵书《广韵》  

20.著名大型韵书《集韵》 

21.《佩文韵府》  

22.《马氏文通》

二、思想与哲学类

    本大类共收名著59种(包括两种互见条目的名著)。可分为几个小类:

  1.几部儒家经典类的思想哲学著作。可供了解在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渊源和精髓。

  2.早期的诸子书。主要包括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经典著作。这些书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思想界百家争鸣盛况的几个主要侧面。

  3.中后期的各家论著。包括历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代表作。从中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情况及各时期所达到的高度。

  4.学术思想史著作。可供了解各主要学术思想流派的发生发展及传承情况。

  5.佛教经典著作。反映了佛教的传入及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巨大影响。

  阅读本大类的名著,可以较系统地了解到古代各主要思想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思想方法论,从而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统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特征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1.孔子语录《论语》

2.思孟学派的《孟子》

3.儒家经典《大学》  

4.另一部儒家经典《中庸》

5.富有哲学思想的《周易》

6.反映儒家思想的《孝经》  

7.儒家集大成者《荀子》  

8.道家经典著作《老子》  

9.表现庄周哲学思想的《庄子》 

10.墨家学派著作总集《墨子》 

11.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  

12.法家另一经典著作《商君书》

13.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

14.杂采各家的《管子》  

15.名辩思想代表作《公孙龙子》 

16.杂家著作《吕氏春秋》  

17.集采先秦诸子的《淮南子》 

18.“贵虚”的《列子》  

19.西汉政论名著《贾谊新书》  

20.强调天人合一的《春秋繁露》

21.古代会议文献《盐铁论》 

22.批评伪书俗文的《论衡》 

23.儒道合流的《抱朴子》 

24.古代无神论杰作《神灭论》 

25.古代家训类著作之祖《颜氏家训》 

26.理学名著《二程全书》  

27.理学集大成的《朱子大全·朱子语类》  

28.理学言论类编《近思录》  

29.心学代表作《象山集》 

30.政论代表作《龙川文集》  

31.永嘉学派代表作《水心文集》 

32.心学语录的《传习录》 

33.集心学大成的《阳明全书》 

34.《王心斋先生遗集》  

35.纵横恢诡的《胡子衡齐》

36.第一个贬孔子的人写的《焚书·续焚书》

37.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录》  

38.主张法治的《明夷待访录》 

39.反对程朱“天理”的《思问录》  

40.阐发张载学说的《张子正蒙注》  

41.论证行知的《读四书大全说》 

42.抨击理学的《四存编》  

43.《孟子字义疏证》  

44.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全集》 

45.维新志士谭嗣同的《仁学》 

46.康有为鼓吹变法的《大同书》  

47.专著《明儒学案》 

48.《宋元学案》  

49.古代年谱名著《朱子年谱》 

50.清代学术史名著《汉学师承记》

51.评价理学的《宋学渊源记》 

52.清代经学著作《经学历史》 

53.阐微举要的《经学通论》  

54.佛教禅宗经书《六祖坛经》 

55.禅家南宗经典《金刚经》  

56.哲理深刻的《华严经》  

57.研究华严宗的《华严原人论》  

58.大乘佛教经典《法华经》 

59.阐扬中观学说的《中论》

三、历史与地理类

    本大类共收名著61种。可分为几个小类:

  1.古史类。主要包括早期儒家经典中的几部史书和其他几部专门记述先秦历史的著作。从中可以了解到上古华夏文明的起源及由分散而趋向融合的过程。

  2.几部大型的历史系列书及套书。包括纪传体的“二十四史”、编年体的《资治通鉴》正续编、纪事本末体的宋、元、明史及制度史的《文献通考》正续编等。从中可以系统地了解历朝历代的主要人物、事物和制度,对我国古代史作一次全景式的浏览。

  3.其他单本的历史书及地理书。可供重点地了解某一方面的古代历史及地理知识。

  4.几部史论、史评及史考体著作。可供了解我国古代史学理论及考证方法的最高成就。

  5.笔记书。内容一般比较庞杂,以其皆有一定的史料性,故归入本大类。

  总之,阅读本大类的名著,有助于我们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兴衰及人文走向,便于以古鉴今。

1.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

2.春秋战国礼制汇编《仪礼》

3.研究周代政治及官制的《周礼》 

4.古代礼仪文编《礼记》 

5.“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

6.评论春秋史事的《公羊传》  

7.解释春秋义理的《榖梁传》 

8.最早的国别史《国语》  

9.战国史料汇编《战国策》 

10.周代记言性的史书《逸周书》 

11.古代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 

12.古代纪事本末体史书《绎史》 

13.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4.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15.《后汉书》  

16.《三国志》  

17.《晋书》  

18.《宋书》  

19.《南齐书》  

20.《梁书》  

21.《陈书》  

22.《魏书》  

23.《北齐书》  

24.《周书》  

25.《南史》 

26.《北史》 

27.《隋书》  

28.《旧唐书》 

29.《新唐书》  

30.《旧五代史》 

31.《新五代史》  

32.《宋史》 

33.《辽史》  

34.《金史》  

35.《元史》  

36.《明史》  

37.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38.《续资治通鉴》 

39. 纪事本末体的《宋史纪事本末》 

40.《元史纪事本末》  

41.《明史纪事本末》  

42.古代制度史名著《文献通考》  

43.《续文献通考》  

44.《清朝文献通考》  

45.明清之际要籍《鲒埼亭集》  

46.论清朝盛衰的《圣武记》  

47.清代人物传记集《国朝先正事略》 

48.书史著作《书林清话》  

49.《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50.研究水道的地理名著《水经注》 

51.清代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  

52.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史通》 

53.《文史通义·校雠通义》  

54.史论名著《读通鉴论》  

55.历史考据名著《廿二史札记》  

56.古史辨疑的名著《考信录》

57.考订掌故名著《容斋随笔》  

58.考证札记汇集的《困学纪闻》  

59.考论辨伪名著《少室山房笔丛》 

60.考据随笔《十驾斋养新录》  

61.考论心得《东塾读书记》 

四、文学类

  本大类共收名著51种。可分为几个小类:

  1.总集。即系统汇集各家一种或多种体裁文学作品的著作集。从中可以系统地赏读到各家优秀的代表作品。另外,总集不但收文人的创作,有的还收来自民间的优秀作品。

  2.别集。即专门汇集某一特定作家作品的著作集,可使我们对该作家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3.单本小说和单本戏剧。小说和戏剧在我国封建时代皆不受上层社会的重视。其实,它们的成就正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

  4.文学理论著作。

  总之,阅读本大类的名著,可以欣赏到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流派的主要杰作,领略古人形象思维的最高精品,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学熏陶。

1.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2.辞赋总集《楚辞》  

3.《昭明文选》  

4.《乐府诗集》  

5.诗总集《古诗源》

6.唐代诗歌总集《全唐诗》 

7.唐代诗文总集《唐文粹》  

8.宋诗总集《宋诗钞》  

9.宋词总集《宋六十名家词》  

10.宋诗文总集《宋文鉴》  

11.元人杂剧总集《元曲选》 

12.散文总集《古文辞类纂》 

13.《经史百家杂钞》  

14.诗集《十八家诗钞》 

15.骈文总集《骈体文钞》  

16.曹植的《曹子建集》  

17.阮籍的《阮步兵集》 

18.《陶渊明集》  

19.谢灵运的《谢康乐集》 

20.李白的《李太白集》 

21.杜甫的《杜工部集》 

22.王维的《王右丞集》 

23.《孟浩然集》  

24.高适的《高常侍集》  

25.韩愈的《韩昌黎集》 

26.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27.白居易的《白香山集》  

28.李商隐的《樊南文集》 

29.杜牧的《樊川文集》  

30.苏轼的《苏东坡集》  

31.王安石的《临川集》 

32.黄庭坚的《山谷集》  

33.陆游的《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34.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 

35.顾炎武的《亭林诗文集》 

36.龚自珍的《定庵文集》 

37.古小说集《世说新语》  

38.《水浒传》  

39.《三国演义》  

40.《西游记》  

41.《儒林外史》 

42.《红楼梦》  

43.《镜花缘》  

44.《窦娥冤》  

45.《西厢记》 

46.《琵琶记》  

47.《牡丹亭》  

48.《长生殿》 

49.《桃花扇》 

50.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开山之作《文心雕龙》  

51.古代文学批评名著《沧浪诗话》  

五、自然科学类

    本大类共收名著7种。包括综合性科技书、自然地理考察记、医药书及农书。

  阅读本大类的名著,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中有关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更充分地认识并估价中国人的智慧与才能。

1.《黄帝内经》 

2.中国科技史名著《梦溪笔谈》  

3.《王祯农书》  

4.药物学名著《本草纲目》 

5.《徐霞客游记》  

6.《天工开物》  

7.古代科技书《物理小识》